Quantcast
Channel: 就是教不落 –給你最豐富的 3C 資訊、教學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50

New Macbook 定價 41,900 元起究竟是無良還是合理?

$
0
0

新 Macbook 最引起議論的地方,除了處理器的效能、單接口設計外,再來就是價格合理性了。許多批評的人認為,New Macbook 除了外觀與輕巧,並無其他優勢,卻賣到比 Macbook Air 還高的價格,除了謀利看不出 Apple 開出這條產品線的理由。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說法好像也不無道理,但這樣說是否絕對客觀,下定論前或許還可以試著從別的角度看看。

到底貴在哪?設計成本與硬體是關鍵

要釐清到底是不是漫天開價,就要知道 41,900 到底花在哪裡。從蘋果發表會提供的影片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個裡裡外外改頭換面的產品。光憑重新設計的主機板、不規則形電池、全新堆疊排列法,就可以知道做出一台更輕薄又兼顧性能(當然是有所取捨,但不至於落差太大)的筆電需要花費多少軟性成本來克服阻礙,外觀設計所需費的心思就不用說了。而 Apple 最終結合兩者,打造出 New Macbook 這個新產品,整體而言,可以說他們解決了問題,在工藝技術上達到更高境界。

另一方面,雖然並不清楚 Apple 向供應商取貨價格,無法估算確切成本,但憑著消費者窮追不捨的調查力,還是能抓到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從 Intel 官網可以看到,New Macbook 採用的 Intel Core M 系列處理器售價是 $281 美元(約台幣 8,848 元),大約是 New Macbook 1/5 的價格,再把新加入的 Retina 螢幕、256 GB 起跳 SSD 硬碟計算進去,又是一筆不可小覷的成本,別忘了還有客製化零組件(不規則型電池)生產費用較高,會得出最後的價格,似乎也就不那麼難理解了。

Intel 官網公告 Core M (Turbo Boost 可達 2.4 GHz)售價。

clip_image001

▼ New Macbook 內部構造,除了主機板外都塞滿了堆疊排列的電池,好讓它輕薄仍能維持續航力。

clip_image002

關於設計的部分,以實用性的角度看當然覺得是倒果為因,但在這個技術臻於成熟的後科技時代,科技產品已不再只為了「使用」而生,越來越重視藝術結合也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花費那麼多的成本在工藝上究竟值不值得只能說見仁見智,最令大家都普遍接受的還是硬體成本這部份了。不過,既然已經可以理解 New Macbook 定價何來,為什麼還是覺得貴?這一點,又可以從地域性所得差異討論。

買一台 New Macbook,澳洲需打工 107 小時,日本 186 小時,台灣 365 小時

Apple 產品的定價策略,首先考慮的仍然是歐美市場,由於所得、匯差、關稅等等因素影響,到了台灣會覺得價格偏貴是必然的。當然,這不表示台灣的購買能力較弱,不然也不會有以往搶購 iPhone 的熱潮!差異點在於購買族群的不同。

具體的說,同樣背景或職業的人,在歐美的所得可能只要稍微節省半個月就能買 New Macbook,在台灣卻要存幾個月的錢。不談歐美,我拿了個人能確定的三個地區,就 New Macbook 售價跟法定薪資的關係作了簡單比較,如下圖。

clip_image004

從這個圖可以想像,就算你是一個吃家裡住家裡花家裡,不用用到自己一毛錢的台灣學生,仍然必須花高出其他地區一倍至兩倍的時間打工才能擁有一台自己的 Macbook 。
情況換成上班族,情況也相去不遠。在日本大學新鮮人薪資行情落在 18 萬日幣~23 萬日幣之間,台灣則落在 2 萬 2 ~ 3 萬 之間,就算用日本較差的情況 18 萬來算,他們仍然只要三個多禮拜薪資就可買 New Macbook,而台灣用較高的起薪 3 萬,仍然要一個半月才買得起。

因為這個緣故,New Macbook 在台灣市場絕對不會被定位在「經濟」的選項上,但是否能以此來論斷它是不是好產品,以及價格是否會影響買氣?就像前面說的,台灣仍是個具消費潛力的地方,儘管門檻稍高,但也許又會創下新銷售紀錄,也不一定。

clip_image00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50

Trending Articles